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建立審驗直管機制
夯實建設工程消防審驗基礎
縣委縣**統籌職能部門編制資源,一體推進、系統構建職能**、運行規范、協同高效的消防審驗工作格局。
一是強化功能集成,搭建消防審驗指揮體系。在縣住建局架構下增設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科和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服務站,通過抓實集中管理、完善運行機制、規范業務流程,實現“一科一站管審驗”。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推動消防審驗職能運轉。立足消防審驗職能配置需求,科學調配各類編制資源,先后核定行政編制1個、事業編制8個,**充實到科、站,實現人員專管**;聚焦建筑學、電氣、暖通、給排水等專業領域篩選配置高級工程師6名、工程師3名,實行集中化辦公、專職化運行,有力解決了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問題。
三是強化業務整合,打造消防審驗監管閉環。系統整合分散在各部門、機構的涉消防審驗相關職能,推動審驗業務流程重組和相關配套制度建設,有效提升了縣域消防審驗、備案及抽查工作效能;發揮服務站平臺優勢,分期分類開展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和業務技能培訓,持續提升工作人員消防審驗能力水平。目前,全縣累計開展各類培訓20余場次,消防驗收意見書辦理周期從15個工作日縮短到7個工作日以內。
強化部門協同聯動
提升消防設計審批工作效能
同行政審批服務部門建立跨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消防設計審查清單管理、聯動審批。
一方面,新建項目審批提效能。建立健全多圖聯審和并聯審批工作機制,將消防設計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范疇,推動消防設計審查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辦理從“串聯”向“并聯”轉變,****提升項目審驗速率。目前,累計完成87項、179萬平方米新建項目的多圖聯審和消防設計并聯辦理,消防設計審查意見書辦理周期從15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有效降低了建設時間及費用成本。
另一方面,既有項目審批明規范。結合既有建筑物改造范圍、內容、功能轉換等實際,分類建立改造項目動態管理臺賬,探索實施項目審驗前置評估機制,“點”對“點”開展改造前現場技術評估和意見指導,違規改造、重復改造現象得到根本性扭轉。
突出數字技術賦能
構建縣域智慧審驗服務平臺
聚合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優勢,推動消防設計審驗同現代科技深度融合。
一方面,搭建“三平臺一終端”服務體系。投資200萬元自主研發了“平邑縣消防審驗管理平臺”“平邑縣消防審驗監管平臺”“智慧消防管理平臺”和“消防查驗”移動終端APP,通過整合服務事項、完善服務場景、優化功能模塊,實現了從消防審驗、消防設施綜合布局到消防設施共享共用、消防監管聯動響應的全鏈條線上管理服務。比如,針對轄區木業企業消防壓力大、消防通道占用頻繁、消防設施老化故障等現實情況,平邑縣以三級安全體系構建為抓手,在卞橋**木業家居產業園率先開展“三平臺一終端”智慧平臺建設,依托物聯網傳感技術,先后準確定位、實時發布監測預警433次,在線協同處置問題隱患283項。目前,園區28家入駐企業全部完成了“三平臺一終端”布局設置,覆蓋率達100%。
另一方面,探索“大數據+鐵腳板”監管模式。在平臺、終端系統中集成網格排查、信息核驗、問題上報等功能模塊,將建設工程消防審驗手續核查列入屬地網格安全生產日常巡查監管事項,依托覆蓋全縣的13677個微網格滾動式開展消防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和日常巡查,并通過“消防查驗”移動終端對發現的應審未審、應驗未驗、應備未備問題進行實時登記報備,確保隱患早發現、問題早處置。